早晨起来腰疼,每天早起腰疼是怎么回事
- 编辑:5moban.com - 18博物馆展出两件西市出土的陶扑满,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储蓄罐,是一种储钱工具。
本区从巴黎南下,介绍法国中部到南部的风景画。《被水环绕的神殿》(Temple Surrounded by Water)于贝·霍贝(Hubert Robert)1780《掳掠欧罗巴》(The Rape of Europe)克劳德·洛罕(Claude Lorrain)1655统领众神的王者宙斯因醉心于腓尼基公主欧罗巴的美貌,于是幻化为美丽的白公牛来到海边诱骗她,欧罗巴一看到公牛就非常喜爱,不但轻轻抚摸着公牛甚至还骑上牛背,最后被飞快地载向海的另一端——克里特岛。
《有孔雀的风景》(MATAMOE,Landscape with Peacocks)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921891年高更动身前往大溪地,出发前,他表示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远离文明的影响而安静地生活。《白色睡莲》(White Water Lilies)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99《庭院中的房屋》(小屋和树木)House in the Garden(Cottage and Trees)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908南法明媚风光铁路网的发展缩短了巴黎与波光粼粼的地中海距离。这幅画作同时也藏着莫奈的热烈情感,当时莫奈正和未来的妻子卡蜜儿陷入热恋,因此一直到1879年卡蜜儿因病过世为止,几乎每一幅画中都会有她的身影,《草地上的午餐》当然也不例外,画中左方第一位侧身的女子就是卡蜜儿,如果眼睛够犀利,还能在右边的大树干上,看到莫奈描绘出俏皮的一箭穿心图样,显现他对卡蜜儿深刻的爱恋。《草地上的午餐》(Luncheon on the Grass)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66作为本展的最大亮点。《圣米歇尔大道》(Boulevard Saint-Michel)尚·法兰索瓦·哈斐利(Jean-Francois Raffaelli)1890s巴黎近郊的自然景致在中产阶级的崛起的19世纪后半叶,人们开始能非常便捷的到达郊外,因此画家们很喜欢从巴黎以很短的时间到达满目绿色的郊外,有时候甚至在郊外短期及长期的居住,他们把画布拿到户外,描绘那些享受闲暇时光的都市人们与平和的街景。
在走进茂密森林用斧头斩断树木之后,高更心中那文明的自己就已经死亡,此后他脱胎换骨成为在岛屿生活的野蛮人。画中可以看到在悠闲的夏末初秋时分,一群人相约枫丹白露林享受惬意时光,一边享用午餐、一边轻声谈笑,充分显现欧洲19世纪盛行的野餐风气。随后,为了将三星堆文化放在更大的文化范围内去研究和探索,三星堆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联合南丝路沿线二十余家文博单位和国内外各个学科的专家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多家强势媒体联合举办了重走南丝路人文科考活动,以及举办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研讨会活动等学术活动。
比如大量出土的枝形器上的双马图案,是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常见的双马神崇拜,弧背青铜刀、双圆柄铜剑等兵器带有明显的草原文化的痕迹。滇文化以独具民族特色的青铜器为突出代表,以其生动细腻的写实手法和精湛考究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而诸如铜鼓、编钟的出土,又反映出笮人与滇文化密切的往来。盐源土坑墓上以大石盖顶的做法,又与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颇有渊源,盐源出土的双耳罐、单耳罐、铜柄铁剑也是石棺葬典型的器物……展出藏品展出藏品古滇重器:赏绚烂多彩的古滇文化滇文化勃兴于春秋战国,西汉臻于鼎盛,迄东汉而式微。
尤其是盐源一带发现的青铜文化,成为人们了解盐源青铜文化的窗口,考古专家们将这次发现定义为四川青铜文化中除三星堆和金沙之外的第三大考古发现。跪俑发丝、衣纹清晰流畅。
10年之后,在之前的科考与研究的基础上,再次举办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的专题展览,主题更为鲜明,内容更加深入,更为符合时代需求,同时也是向在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领域开展考古、研究的工作者致敬。此器真实表现滇国纺织活动及滇人对纺织工具的运用。第三单元信仰之力——崇拜与祭祀本单元主要展示祭祀、仪仗重器,反映古蜀、古笮及古滇地方特色浓郁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信仰文化以及其祭祀仪仗与仪式、祭祀程序与祭祀方式等,揭示人与神之关系,反映巫文化在西南古国的组织管理与政治凝聚力、文化的创造与传播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之作用,提示信仰的力量、彰显先民的宇宙情怀。本次展览选取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的滇文化代表器物100多件套。
重点器物介绍:蛇蛙铜俎(凉山州博物馆藏)这件器具平面呈长方形,俎面上有两个相背而向的昂起蛇头,蛇口中各衔一鱼,蛇身盘桓于俎的中部。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以通商贸易为主的多功能文化交流通道,它以三星堆为重心的成都平原为起点,经云南,入缅甸,抵印度,直通中亚和西亚,其与通达南海与中南半岛的几条支线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的巨大交通网络,巴蜀文化、笮文化、滇文化、古印度文化、古西亚文化等多种文化区的重要古代文化藉此互通有无,谱写下了中西古代交通史与文化史上的灿烂篇章。当今学界普遍认为,盐源青铜文化与笮人不无关联。纺织场面铜贮贝器(江川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通高47.5,盖径23.9厘米,此贮贝器饰有弦纹、锯齿纹、云雷纹等。
跪坐石人像(金沙遗址博物馆藏)古蜀国石跪人像的发型颇为特别,类似现代所谓中分造型,其脑后部并有发辫垂至腰间。含乐器、礼器、兵器、生产工具、纺织工具、生活用具、装饰用具等诸类,以及具有滇文化青铜活化石之称的贮贝器、铜鼓、动物搏噬扣饰及兵器等。
关于其身份有奴隶、战俘及祈雨巫师等几种观点。展出藏品展出藏品盐源青铜:探古笮民族的神秘足迹凉山州盐源盆地系战国至西汉时期南丝路重镇,亦是自新时期时代即发挥作用的东北至西南边地半月形文化带之枢纽。
盐源出土的铜戈,是蜀地流行的三角形无胡戈。伞盖以长圆柱铜管为伞柄,伞柄可插于跪俑握拳中。四艘船绕铜鼓按顺时针方向环行。第二单元敬天通神——巫师与法器本单元主要反映古蜀文化、古笮文化及古滇文化中的巫师与法器,即本展主题中的神。2001年,考古人员在盐源老龙头遗址发现11座笮人墓葬,随着蛇蛙铜俎、三女背水铜杖首、铜蛇尾杖、羊首杖等400余件文物的露面,雅砻江流域曾经生活过的神秘人群——笮人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器盖上共铸有十人组成纺织场面,十人皆为女性,正中一鎏金人物双手抚膝高居一铜鼓之上,一人捧食盒跪其左侧,另一人执伞跪其后方,还有一人跪其前方,似正在被训斥或责骂。
三组内容从人物造像、生产生活用陶、服饰、兵器等方面彰显蜀、笮、滇的地域文化个性、文化趣味、文化气度及在千百年文化流变中的相互交往、碰撞与创新。【中华收藏网讯】为集中展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沿线西南各族的文化交流、凝聚、传承与发展,9月26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联合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凉山州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人与神——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开幕式。
广南铜鼓(云南省博物馆藏)高46、面径68.5、足径84厘米,该铜鼓饰太阳纹、羽人竞渡纹、牛纹、鸟纹、舞蹈纹等,简洁流畅而富有动态美。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周围有两人低头绕线,其余四人低头用腰机亦称踞织机织布。该鼓铸工精良,造型大方,规整如新,代表了石寨山型铜鼓工艺的最高成就。
器身所饰羽人竞渡纹似记录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船上的巫师、划桨者、掌舵者等各行其事,繁而有序。本次展览是为彰显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璀璨的古代文化、探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当今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启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自信,从‘人与‘神角度更深入地揭示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影响与联系。其分布范围系以滇池地区为中心,西起楚雄、禄丰,东达曲靖、宣威,北迤东川、会泽的金沙江以南一线,东南不过南盘江,南抵新平、元江。展览现场展览现场第一单元丝路繁弦——生产与生活本单元主要反映古蜀人、古笮人及古滇人的生产生活之概貌,即本展主题中的人。
西南地区属南方巫鬼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区域,自商以还,巫风炽盛。面部五官清晰,头顶束1螺髻,身着左衽半袖短衣,腰束宽带,腿外侧配1宽从短剑,后腰部向上凸起成驼背状。
俎本为切肉用的几案,但这么精美,当时的人也不舍得拿来切菜吧?所以,它的真实用途是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西汉执伞跪坐俑(昆明市博物馆藏)俑高56.2厘米,伞盖直径35.3厘米,俑为男身,俑曲双膝跪坐于足部,双臂前曲,双手作握物状,上下相叠于前胸。
巫文化属中国文化之底层文化,其对中国数千年的政治与精神生活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据历史文献记载,夜郎、滇、邛、笮、昆明、徙、巂、冉、駹、白马、白狼、槃木、唐菆等许多民族都曾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过自己的家园。
千载南丝路文化是西南诸民族合奏的文化交响,急管繁弦,古韵铿锵。本展以人与神为题眼,萃集蜀、笮、滇秘宝遗珍240件(套),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汉代,文物品类丰富,尤以法器、祭祀重器、人神造像最为精绝夺目,堪称神品。人神史话:看三星堆与南方丝路的影响与联系人神史话:看三星堆与南方丝路的影响与联系南方丝绸之路以巴蜀为重心,三星堆文明是西南地区的文明高地,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其有着密切关系。滇文化以晋宁石寨山滇王及其贵族墓地、江川李家山滇王及贵族墓地、官渡羊甫头、呈贡天子庙为代表遗存,创造这一青铜文化的人们即聚居于滇池附近的滇人(滇族)。
不论如何,藉此也可窥古蜀发型文化之一斑。本次展览,从与人相关的生产生活器物和与神相关的宗教祭祀神器中,甄选代表器物62件/套(实际件数216件),为观众呈现神秘笮人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三星堆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家可阐释本次办展主旨。本单元即重点展示蜀、笮、滇巫文化既封闭又开放之特点。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许多民族和族群便在这里的崇山峻岭中奔波迁徙,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藏彝走廊,包括更晚时期形成的茶马古道都穿越在这山岭之间,嶙嶙古道上马帮的铛铛铃声响传至今,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期间还将举办学术讲座、社教文化活动。